联系我们
手机:13691889868
邮箱:3305862202@qq.com
地址: 深圳光明区公明街公明社匹建设东路15栋404
礼记·经典(一)

礼记·经典(一)

[来源:转载]    [作者国学文化]    [日期:2017-02-02 16:22]    [热度:]
师也者,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。
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;死亡贫苦,人之大恶存焉。 礼记名言语录
       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礼运》。饮食:食欲。男女:性欲。大欲:最基本的欲望。恶(wù务):厌恶。这几句大意是:食欲和性欲,是人最基本的欲望;死亡和贫苦,是人最厌恶的事情。食欲和性欲,是人从生理上产生的最基本的欲望,而死亡和贫苦,则是人从自身的生存出发所最厌恶的,这些都是人的本性所产生的自然的心理。我们可以用前两句说明追求饮食性爱是人的基本欲望,也可以用后两句说明求生存避贫苦是人的本能。但是,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,为了保持清白的节操,可以不顾“饮食男女”,不避“死亡贫苦”,做到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,这正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传统美德。
治世之音安以乐,其政和;乱世之音怨以怒,其政乖;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:声音之道,与政通矣。
       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。治世:治理较好的、安定的社会。以:而。乖:不顺。思:引申为悲感。道:规律,事理。这几句大意是:治平之世的音乐必然充满安闲与欢快的情调,显示了当时政治的和顺;动乱之世的音乐必然充满怨恨与愤怒的情调,显示了当时政抬的乖悖;被别人征服的国家的音乐,必然充满悲哀、忧愁的情调,显示当时人民正在遭受苦难。每个时代的音乐与当时的政治总是息息相关的。音乐与文学一样,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流露,因此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,能曲折地反映出社会政治的特点。这几句可供论述音乐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时引用。
歌者上如抗,下如队,曲如折,止如槁木;倨中矩,勾中钩,累累乎端如贯珠。
       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。抗:举起来。队:即“坠”(zhuì缀),从高处落下。折:转折。槁(gǎo稿)木:枯木。倨:直而折曲。中(zhòng众):正好符合。矩:画直角或方形用的曲尺。凶:弯曲。钩:圆规。贯珠:一个接一个串起来的珠子。这几句大意是:歌声昂扬,如用力举物;歌声低沉,如物体坠落;歌声婉曲,犹如转折;歌声停止,好像枯木。直而折曲的歌声,方正如矩;委婉的歌声,圆曲如规,联贯起来正如一串珍珠。钱锺书先生根据《乐记》中这一段话,提出了修辞学上的一种手法——“通感”。所谓“通感”是把听觉、视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沟通起来。如歌声本来诉诸于人的听觉,但高亢的歌声如用力举物,就跟人的肌肉运动(触觉)联系了起来;下滑的歌声,如物件下坠,就跟人的视觉联系了起来;刚直的歌声、委婉的歌声都能引起听众情绪的起伏变化,这就是说,音乐不光使人感到悦耳,还能沟通人的其他感觉;不光表现出声音之美,还能“声入心通”,表现出音乐感动人的力量来,“通感说”虽然是今人提出来的,但~这段话说明古人早已注意到了“通感”现象。
在上位,不凌下;在下位,不援上。正己而不求于人,则无怨。
       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君子身处上位,不作威作福,欺凌处于下位的人。处在下位,不巴结奉迎处在上位的人。端正自己的作为而不去苛求别人,那么就不会产生怨恨。
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 礼记好句摘抄
       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礼运》“大道”系指上古时代所遵循之道,“天下为公”系指天下是大家的,不是那个人、那个党、那个派所独有的
 
上一篇:没有了